
1 月 20 日,奉俊昊备受期待的即将上映的电影《米奇 17》的预告片引起轰动,因为它让人们深入了解了这位导演六年来的首部电影,这是他继 2019 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寄生虫》之后的首部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阿什顿·爱德华的小说《米奇 7》,探索了一个充满存在主义主题的未来领域。
探索消耗性人类
最初 20 分钟的放映主要围绕米奇作为“敢死队”的起源展开,敢死队这个词指的是被设计成在遥远星球上执行危险任务的一次性人类。这些敢死队令人着迷的一点是他们非凡的再生能力:他们复活时记忆完好无损,奉俊昊将这一过程称为“人体印刷”。然而,存在一个重大限制:在任何特定时刻只能激活一个敢死队,当这条规则不可避免地被打破时,故事中就会产生引人注目的冲突。
预告片显示,奉俊昊虽然忠实于小说的骨架,但又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意。一个突出的改变是米奇的背景故事;在书中,他被描绘成一位历史学家,而电影将他重新塑造为一位苦苦挣扎的企业家,他曾与朋友贝托(史蒂文·元饰演)一起经营一家马卡龙店。这个版本的米奇曾 17 次面临死亡——远远超过书中的版本——他选择成为一名牺牲品以逃避无情的债务催收者。

通过科幻小说思考社会
米奇背景的改变表明奉俊昊想要塑造一个亲切的工人阶级英雄。这一选择与他标志性的主题探索产生了共鸣,主题包括社会等级制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经常令人不安的“人命可有可无”的观念。
在预告片中,有一个场景特别令人心碎,米奇被派去测量辐射水平,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他忍受着极度痛苦的伤害。尽管米奇痛苦不堪,但他的上司仍坚持不懈地追求成果,体现了一种将目标置于人类苦难之上的文化。
奉俊昊巧妙地将这种严肃的评论与他独特的幽默和讽刺交织在一起。尽管他坚持认为《米奇 17》不应被视为一部政治电影,但他坦言,这部电影中蕴含着社会政治批判的深层含义,让人想起他之前的杰作。
奉俊昊的《米奇 17》新预告片。3 月 7 日上映。pic.twitter.com /TB5kkC3XFn
— 电影宇宙揭秘 (@ALLCUU) 2025 年 1 月 22 日
创新生物和群演阵容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它引入了生物。虽然爱德华的小说对外星生物的描述有限,但奉俊昊的创造性视角让它们栩栩如生,把它们描绘成巨大的、灰色的、特征模糊的实体。这种艺术方向让人想起他早期作品中的怪物形象,比如《汉江怪物》和《玉子》。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米奇,演绎得惟妙惟肖,抓住了普通人面临非凡挑战的本质。他因出演《蝙蝠侠》而深受韩国观众的喜爱,因此非常适合这个角色,让人想起宋康昊在奉俊昊早期电影中经常扮演的普通人形象。此外,马克·鲁弗洛首次出演反派角色,精明的政客形象为该角色增添了深度。

《米奇 17》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或许是它的结局。传统上,奉俊昊的电影往往以阴郁的基调结束;然而,原著小说却以充满希望的基调结束。在《米奇 7》中,主角决心停止上传自己的意识,拥抱自己的人性。如果电影中保持这种乐观的结局,这可能代表奉俊昊的一次重大转变,可能会带来强烈的转折。
《米奇17》完整版将于2月17日在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将于2月28日在韩国上映,3月7日在北美上映,年龄分级为15+和R。
发表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