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化專家普遍認為,娛樂公司應該擴大商業策略,而不是只依賴剝削粉絲。
身為忠實的韓國流行音樂愛好者,李恩秀(25 歲,韓國)一直是專輯的忠實購買者、線上音樂的狂熱支持者,並且經常購買偶像主題商品,包括螢光棒、海報、T 恤和鑰匙扣。儘管李對韓國流行音樂有著堅定的熱情,但她對該行業的長期生存能力表示懷疑,理由是公司對粉絲提出了過高的財務要求。她認為,經紀公司很清楚如何利用粉絲的喜愛,不斷地從粉絲身上榨取金錢。
儘管韓國流行音樂在全球取得了無可否認的成功,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一小部分忠實的粉絲群。根據《韓國先驅報》報道,這種依靠有限數量的粉絲來產生利潤的現象引發了人們對該行業長期可持續性的擔憂。
過度消費
韓國流行音樂產業的不平衡格局可以從破紀錄的專輯銷售中看出。儘管大多數人轉向線上音樂串流平台,但韓國流行音樂的實體專輯市場仍在蓬勃發展。 2023 年,男孩組合「Seventeen」打破了專輯銷量 1600 萬張的記錄,這就是例證。根據 Hanteo Chart 的數據,他們的迷你專輯《Seventeenth Heaven》在 10 月發行的第一周就售出了 509 萬張,成為韓國流行音樂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
儘管韓國流行音樂團體的全球擴張導致專輯銷量大幅增長,但業內專家強調,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粉絲的持續購買。文化評論家林熙潤指出,儘管Seventeen的專輯在2023年全球銷量最高,但他們在最大串流平台Spotify上的排名並沒有保持在高位。這表明韓國流行音樂的實際消費可能並不總是與專輯銷量保持一致。
娛樂業透過在每個相簿中展示不同的成員照片以及鼓勵粉絲購買多張以收集他們最喜歡的成員的所有照片等策略,使過度的消費主義長期存在。 4 月 30 日在東京澀谷發現了許多廢棄的「十七」專輯,凸顯了韓國流行音樂商業領域的浪費本質。有些粉絲甚至為了照片而購買了數百本相冊,但事後卻將其丟棄。
處理不平衡的關係
專家表示,對特定消費者群體的過度依賴正在削弱韓國流行音樂的實力,導致其可信度下降、侵犯名人隱私、韓國流行音樂明星工作負擔過重等負面後果。 2023 年,公告牌音樂獎新增了韓國流行音樂類別,他們實施了一項新規則,將同一首歌曲的多次下載排除在排行榜之外,每週只計算一次下載。這項改變是為了減少粉絲群大量購買專輯和操縱觀看次數的影響,這表明全球音樂產業將這些行為視為粉絲忠誠度的表現,而不是音樂的真正價值。文化評論家金勳植 (Kim Hun-sik) 詳細闡述了這項新規則,指出其目的是為了對抗
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是粉絲和名人之間的親密程度不斷提高。 Weverse、Bubble 和 Fromm 等平台的出現導致粉絲和偶像之間的私訊激增。這引發了一些粉絲的批評,他們認為藝人在這些平台上的參與度不夠,導致人們擔心偶像被迫進行付費互動。評論家林熙潤認為,偶像們因這些期望而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程度的親密導致某些粉絲超越界限並侵入名人的個人生活。例如,Aespa 的卡琳娜在公開宣布與演員李在旭的戀情後受到批評。她後來分享了一封手寫的道歉信,但這段關係在一個月內就結束了。評論家 Kim Hun-sik 強調,問題的根源在於利用粉絲和藝人的扭曲商業模式,而不是歌手或他們的內容本身。
多元化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矛盾的是,這種扭曲的體系在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中既發揮了關鍵作用,也產生了陰影。一位20 多歲的K-pop 愛好者發現粉絲活動非常有吸引力,他表示:「支持藝人的參與感、粉絲之間的友情感以及合作提升偶像排名都是誘人的方面。」評論家Lim熙妍希望韓國流行音樂能夠在保留這些活動的同時融入其他價值觀。 「看到無數被丟棄的專輯可能會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而對偶像約會的強烈反對可能會提高人們對名人隱私權的認識,從而給公司帶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壓力。粉絲可以成為改變的催化劑,」林表示。
成均館大學文化技術系客座教授姜惠媛表示,韓國流行音樂團體應該考慮實施多元化的商業策略。她建議團體探索其他方法,例如優先考慮粉絲參與或強調現場表演,而不是僅僅依靠建立專門的粉絲群來獲取利潤。
文化評論家金勳植認為,韓國流行音樂危機的根源在於其商業模式。他斷言,公司必須停止剝削粉絲,轉而專注於品質成長,而不是簡單地擴大規模。這只能透過改變對待粉絲和互動的方式來實現,因為粉絲不應僅僅被視為獲利手段。透過做出這些改變,韓國流行音樂可以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發佈留言